4月26日到28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富丽陪同台州市商务局总工程师冯淼、台州市商务局电商处处长杨军、椒江区商务局副局长李金俊、海猫进出口集团总经理吕东朔、常务副总黄敏、星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晓懿、拉夫澜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理邱亨萍远赴哈尔滨,协助召开了台州市商务局与哈尔滨商业大学校企对接洽谈会,签署了台州市商务局与哈尔滨商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和台州市商务局、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三方实习就业框架协议。除了哈商大,刘富丽副院长还陪同台州市商务局和椒江区商务局有关领导赴哈尔滨师范大学洽谈了产学研基地建设事宜。

洽谈会的成功召开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成功签订离不开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从中沟通和协调。为了促成这几方的合作,学院做了大量工作。之所以做这些工作,是因为,学院发现,在学生就业和单位用人方面,校政企三方信息不能有效互通。比如,一方面,台州要加强数字经济建设,企业急需大量懂业务、会操作的跨境电商人才,可谓是求贤若渴。但是,本地院校培养的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哈商大、哈师大等院校培养了大量相关人才,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还有人才冗余,迫切希望为这些人才找到合适的去处。然而,双方信息不能互通,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无法通过相互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学院认为,地方院校在促进校政企合作方面大有可为。以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学院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学缘广结,所以在与其他高校沟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学院每年都有学生毕业,所以对学生就业中的痛点十分了解;学院与政府部门有业务往来,双方存在沟通渠道。基于此,对于台州市政府部门和企业以及哈商大等高校所遇到的问题,外国语学院完全可以从中牵线搭桥,沟通信息,帮助多方各遂所愿,达致共赢。这一做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学院和高校。

不唯一己利,合为共赢谋。外国语学院愿意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政府、企业、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打造校政企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