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至20日,第二届全国区域国别学学位点负责人圆桌会议在河南开封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规范化与特色化”,由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主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院校代表、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学科建设如何高质量起步,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各校特色建设路径。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卢立伟、商务英语系主任戴敏、大外部副主任李燕娟、吴彦秋老师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卢立伟教授一行四人
开幕式上,河南大学副校长张礼刚致辞强调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对国家战略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随后,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北京大学翟崑教授、山东大学刘昌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杨成教授、中山大学陈杰教授、河南大学孙君健教授、河南大学张璟慧教授等七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内容涵盖学科顶层设计、规范化课程体系构建、语言研究与区域国别学融合、区域国别学特征及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发展路径等议题。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全国35所高校的学位点负责人围绕学科建设现状、成效与困境展开深入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当前区域国别学需在规范化框架(如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学术标准)基础上,结合各校学科优势与地域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会议同时指出师资整合、资源分散、社会认知不足等共性挑战,并倡议各校联合、优势互补,共享共建,助力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

图为与会成员合影
此次会议为外国语学院四位教师提供了学科建设的前沿视角与实践经验。通过聆听专家关于区域国别学顶层设计、跨学科方法论及特色化路径的深度报告,结合河南大学的案例分享,团队进一步明确了学科申报的核心方向:一是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学院外语学科优势,探索“语言+区域研究”的复合型学科架构;二是强化规范化建设,参考会议提出的课程体系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整合与跨学科资源联动机制;三是突出地域特色,结合地方对外合作需求与学院研究传统,凝练差异化研究方向。
相信,此次交流为学院未来申报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及硕士点厘清了路径,尤其在学科定位、特色培育及校际协作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