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朗气清。外国语学院2023级英语师范专业全体学生走进临海市琳山农校,在这所承载着劳动教育传统的实践基地里,开启了一段以“双手感知生活,劳动滋养心灵”为主题的教育见习活动。

参观朱洗纪念馆
步入农校,历史的沉淀扑面而来。在讲解老师的叙述中,同学们仿佛穿越时光,看到朱洗先生在这片土地上播下“劳动育人”的种子。展厅内发黄的老照片、朴素的旧物件,都在诉说着劳动塑造人格、磨砺精神的永恒真谛。
动手实践的环节总是最让人期待。陶艺工坊里,指尖与陶泥温柔对话,原本沉默的土块在旋转中焕发生命,化作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缝纫区内,针线穿梭间,朴素的帆布被赋予个性印记。而在石磨区,传统农具的魅力让年轻学子着迷——木柄温润,石磨沉重,当黄豆在磨盘间化作乳白浆液,空气中荡漾开的不只是豆香,更是合作与坚持带来的满足。

陶艺体验
最让人难忘的是走进农校的劳作社。柴火灶台里跳动着温暖的火焰,大铁锅中翻滚着清甜的番薯汤。同学们接过当地奶奶亲手递来的汤碗,一口下去,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底。灶膛里还煨着新挖的番薯和芋头,剥开微焦的外皮,露出金黄软糯的内心。这些来自土地的馈赠,用最朴素的方式烹饪,却成为这个秋天最难忘的味道。
从陶泥的塑造到豆浆的研磨,从针线的缝缀到灶台前的温暖相聚,这些看似平常的劳动体验,恰如一场润物无声的生命教育。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让年轻一代在躬耕实践中理解生活本真,在身体力行中建立与土地、与传统、与生活的深层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