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社科处同人文学院专家来外院交流指导
2月14日上午,人文社科处处长高平同人文学院张京华教授、李国辉教授来外语学院就科研方面做交流指导。外语学院院长王刚、科研副院长刘富丽、学院博士和申报国社科、教育部项目的相关老师参会。 会上,刘富丽简单介绍了学院23年度拟申报国社科、教育部项目的情况,较往年相比,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申报书相对成熟的四位老师现场进行了汇报,张京华教授和李国辉教授逐一详细地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并且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科研...
-
外国语学院邀请浙大吴笛教授作学术讲座
12月8日晚,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笛教授受外国语学院邀请,面向商务英语和文学方向的教师在线作一场题为《经济批评:文学与经济的交汇与互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刘富丽副院长主持。 讲座中,吴笛教授提到:新经济批评,作为一种新批评方法,旨在通过“文学与经济学”交融,在跨学科的视域中发现并阐释外国文学作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意义建构。这一批评方法在打破学科壁垒的同时,秉持了...
-
外国语学院举办第三期“RU影随行,一路有你”俄语与成长系列讲座——《Рок-музыка》
11月16日,为加强俄语专业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我院有幸邀请到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卫红教授为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作了一场《20世纪俄罗斯摇滚文化的发展及其特征》的讲座。 马教授为我们分析了俄罗斯摇滚文化发展的时空脉络及其特点,以及与之相应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俄罗斯摇滚文化的整体面貌、深层内涵、发展特色、区域发展风貌以及与西方摇滚的差异。 俄罗斯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
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四期“RU影随行,一路有你”俄语与成长系列讲座——《蒙古鞑靼入侵俄罗斯》
2022年11月17日,为提高同学们对俄语的兴趣,更加深入地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卫红教授受邀为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蒙古鞑靼入侵俄罗斯》的讲座。马教授从何谓鞑靼-蒙古人的桎梏与何谓蒙古-鞑靼人的桎梏、大蒙古国与长子西征、斯拉夫人与基辅罗斯、蒙古人对罗斯的统治、蒙古军队何以所向披靡和蒙古对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影响这六个部分为我们展开演讲。她指出,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熟练掌握语音和语法...
-
外国语学院邀请复旦大学陈靓教授做讲座
11月15日晚,复旦大学陈靓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做一场题为《文化比较视域下的欧洲中国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线上讲座。副院长刘富丽主持讲座。在讲座中,陈靓以比约恩·赫特纳为“区域性”研究对象,对新区域主义进行了方法论的阐释,并做了层次化的研究视角构建。该理论分层的意义使得区域化进程中的五个层次并非以完全更迭的方式进行方法论替换,而是在研究方法中以重叠组合的方式呈现。本文从该研究模式出发,从作为研究对...
-
浙江工商大学李文中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第11期学术沙龙
10月13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中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第11期学术沙龙,为全体教师和部分本科生作了题为“局部语法与释意”的专题报告。学院党委书记李涛博士出席并主持了本次沙龙。李文中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Ferdinand de Saussure、Ludwig Wittgenstein、J. R. Firth等学者的动态意义观,系统梳理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意义的立场。他指出,语言意义即是语言使用,释意应在语言使用中展开,在文本中寻找意义。随...
-
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十期学术沙龙暨博士论坛
9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十期学术沙龙暨博士论坛。青年教师马俊周博士和崔瑞国博士为大家带来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学院20余名教师参与了这次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张新杰博士主持。 马俊周博士基于音乐和语言之间的共性及音乐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介绍了他近期的研究成果。该工作采用经典范畴感知实验范式研究中国音乐家和非音乐家在汉语语音范畴感知的异同。发现音乐经验提高了音乐家对范畴内声调感知的敏感度,但并未...
-
外国语学院邀请浙外陈科芳教授作学术讲座
为响应文科振兴计划,着手翻译硕士培育点建设,4月22日,外语学院邀请陈科芳教授来学院为师生作专题讲座。陈科芳教授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翻译教育研究所所长、英文学院教授,“西溪学者”领军人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研究人员;上海市英语教育研究基地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教育研究、修辞翻译研究、英语教育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